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、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,为了让黑土地上的红色基因赓续传承,黑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委托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举办2025年"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"英烈故事宣讲大赛。这场汇聚全省26所高校、75份参赛作品的赛事,既是红色精神的深情告白,更是高校育人成果的集中检阅。
学院教师许邈在与省内211院校、本科高校师生的同台竞技中勇创佳绩,以92.04分的决赛成绩位列全省第三,成为黑龙江省唯一斩获一等奖的高职高专教师。
她所带来的《白山黑水铸忠魂——致敬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》宣讲,既是对东北抗联精神的深情致敬,更是学院深耕红色育人沃土的生动注脚。
当聚光灯照亮决赛舞台,许邈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讲述,将杨靖宇将军"头颅可断腹可剖"的忠勇气节、"未惜头颅新故国"的赤子情怀,化作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,让在场观众真切感受到共产党人用热血浇筑的信仰丰碑。
作为黑龙江省唯一斩获一等奖的高职高专教师,许邈老师的成绩不仅展现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功底,更印证了学院"德技并修、红专融合"的育人成效。备赛期间,由电影学院王磊院长领衔的跨学科团队,整合历史学专家的史料考据、播音专业教师的语言艺术、影视编导的舞台呈现,为作品注入专业赋能的"全链条"支持。"多维赋能小组"的师生协同打磨,让红色故事的讲述既保持历史的厚重感,又融入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质,使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在青年群体中引发强烈情感共鸣。
作为黑土地上的传媒劲旅、职教强军,学院始终将家国情怀培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根与魂。此次获奖并非偶然,而是学院多年来构建"红色基因+专业特色"育人体系的必然结果:将红色故事宣讲纳入专业实训,让学生在传承红色血脉中筑牢职业信仰;在"教师-课程-育人"三位一体模式下,教师既是专业技能的传授者,更是红色文化的摆渡人。
“高校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重镇,职业教育同样肩负着培养'德技双馨'大国工匠的使命。”。从“个人突围”到“体系赋能”的突破,标志着学院在红色文化育人领域已形成独特优势。未来将继续深耕黑土地红色资源,把东北抗联精神、北大荒精神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让每个专业都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,让每位师生都成为红色血脉的传承者。
当许邈老师手捧一等奖奖杯时,她接过的不仅是荣誉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育人责任——在职业教育赛道上,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正以红色为底色,书写着培养"有家国情怀、有专业本领、有使命担当"时代新人的壮美篇章。